13年专业润色品牌,国际知名期刊推荐!

易智学术微信服务号

关注微信获取最新优惠和写作干货,随时手机询价或咨询人工客服,更可实时掌握稿件进度,加速稿件发表。

联系我们

18696157148

info@yizhixueshu.com

周一至周五:9:00-17:30

周六至周日:10:00-17:00

官方发布:这些专业,就业率低!

自“就业率”这个概念进入到公众的视野中,它就成为教育领域甚至全社会的“焦点”。毕业生就业率不仅是反映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,对教学改革、结构调整、办学方向等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;对于社会而言,各高校、各专业就业率也是每年考生及其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时,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。

日前,安徽省教育厅发布《普通高校本科专业布局和需求分析报告(2023)》,公布了2022年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相对较低的专业,教育学、档案学、传播学、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、地质学等21个专业上榜。


就业率亮“红灯”,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这些专业可能已经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现象,或高校的相关专业点建设已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。《报告》指出,对需求不大、水平不高、效益不好、竞争力不强的学科专业实行限招、隔年招生、减招、停招等措施。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、偏离办学方向、办学水平低、脱离社会需求的学科专业点予以退出。

安徽不是个例,湖南省教育厅也公布了2020-2022年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较低的20个专业。


各省关注低就业率专业动态,与国家重视毕业生就业和高校专业设置工作密切相关。近年来,教育部推动各省市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分析,报送本地急需紧缺以及就业率低的专业清单,为属地高校优化专业结构提供参考。

2023年,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《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》提出,到2025年,优化调整高校20%左右学科专业布点,新设一批适应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新模式的学科专业,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;就业率过低的,要责令暂停招生、限期整改,这意味着今后专业调整的频率会加快。

在政策的导向下,高校专业调整,进入密集期。



图片
  

高校专业正在“洗牌”


今年7月起,高校“扎堆”官宣撤销专业,其中四川大学一次性撤销广播电视学、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、电子商务、材料化学、电子科学与技术等31个专业,引起热议。

此次川大撤销专业并非一朝一夕决定的,通过查询学校历年普通类本科招生专业目录,拟撤销专业几乎都在2020年或更早便已停止招生,其中,有5个专业已停招至少六年。根据教育部《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》中所明确,连续五年停止招生且无在校学生的专业,原则上应予撤销。

除了四川大学外,其他高校也在进行专业调整工作。例如天津工业大学拟撤销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人力资源管理等8个专业;西南交通大学拟撤销网络工程、信息与计算科学等7个专业;宁波大学拟撤销城乡规划、人文教育、海洋资源与环境3个专业……

在更大范围内,全国高校本科专业布点撤销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。

据近5年(2019-2023年度)教育部公布的《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》结果显示,5年间,共计4284个本科专业点被撤销。从总数上看,被撤销专业数量呈总体上升趋势。2019年被撤销本科专业点仅有367个,到了2022年,共有925个本科专业点被撤销,而2023年撤销的专业点数进一步增加到1670个,为历年最多。


从具体专业上看,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在2019-2022年被撤销的本科专业名单中,高居榜首,共有89所高校撤销。曾经热门的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位列第二,有88所高校撤销。产品设计、服装与服饰设计、信息与计算科学、市场营销、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、广告学、教育技术学、工业设计、测控技术与仪器、生物技术专业被撤数量同样较多,在所有被撤专业中位列前十。




图片
  

理性做好“加减法”


高校专业裁撤的背后,最直接的动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。

一些新兴领域和热门行业虽然在当时看起来很火爆,但很多行业都有一定的发展周期,其市场对相关人才的容纳量也是有限的。高校扎堆增设相关专业,很容易造成同质化竞争和人才积压。

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例,社会层面对于该专业的岗位需求越来越少,2019年比2018年下降了31%,2020年比2019年又下降了37%。同时,专业内容与实际就业市场脱节,许多公共事业管理毕业生在求职时就业面窄、竞争力不足,逐渐被淘汰。

除了从学生就业及社会需求角度考虑,许多专业成为被撤销对象,也是出于学校定位和发展的考量。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,一个专业,哪怕再热,但设立这一专业不符合学校办学定位,无法让学校在既有赛道上发挥优势,校方就可考虑撤销。要做出优势和特色,立足办学定位,集中资源打造比较优势,停止在专业上片面追求“大而全”,也是一种理性选择。

虽然高校进行专业动态调整已成常态,但撤销不代表该专业消失,部分被撤销的专业与剩下的专业有不少重合相似之处,学校对其进行交叉融合、创新迭代,重新表达出专业的生命力。如智能海洋装备、材料智能技术、交叉工程等新增专业,从名称上看,前沿色彩、跨学科色彩强烈,交叉融合特色明显。

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、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邬大光也认为,高校需建立自我调整机制,主动通过课程内容更新推动专业改造,通过知识体系重组推动专业升级、学科交叉,让新专业之“新”名副其实,避免新瓶装旧酒。

教育部的文件要求也体现了“提升专业设置质量,引导高校做强优势特色专业,避免简单跟风”的趋势。从2023年起高校申报增设专业时要进行预申报,第二年方可正式申报,高校应该对拟增设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调研论证。

针对新时代的挑战,高校需要意识到专业设置并非简单的在数量上增减,既要考虑社会发展趋势或大众就业期望,又要坚守以学生为中心、以人才培养为主的教育初心。做好预判和研究,保持前瞻性,或许能避免在撤过去的“热门专业”和上新的“热门专业”之间循环。




文章来源:软科综合整理

仅用于学术分享。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,谢谢



发表时间:2024-10-28

作者:易智学术

浏览次数:855

相关阅读